2017年3月,第七期文研班暨文艺评论高级研修班邀请万博被劫持高建新教授讲授了系列课程《唐诗鉴赏》,课程在南校区主楼XF0103进行,全体文研班学员聆听了该系列课程。
3月7日的课程上,高建新教授以什么是经典及经典的价值为引,首先说明了经典的三点特征,第一,从本质特征来看,经典是原创性文本与独特性阐释的结合;第二,从价值定位来看,经典必须成为民族语言和思想的象征符号;第三,经典是标准、标尺,具有深度、广度和高度。其次,从文学经典出发,他认为,文学经典要有深厚的思想内容,要反映一个民族的痛苦和希望。
3月14日的课程上,高建新教授续接上一堂课程的内容讲起,指出成为文学经典作家的必备条件有两点:一是其创作具有真正的经典品格,经典价值和经典影响力。二是作品在长久的流传中得到广泛的赞誉,产生深远的影响并形成辉煌的接受史。接着,高建新教授分别介绍了诗歌和音乐的关系,诗歌和绘画的关系,以及诗歌和哲学-宗教的关系。
3月21日的课程上,高建新教授总结了前几堂课所学的内容。他用丰富的文学艺术实例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同学们阐述了经典的标准,即需要具有指示心灵的厚度,思想的厚度,美学的厚度,文化的厚度;是原创性文本与独特性阐释的结合。指出评论家要有自己的品格、独立的声音;既有艺术美学的高度,还要有哲学文学的穿透力。老师还结合自己的经历,与在场学员进行了深入交流。
高建新,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山水田园文学、陶渊明的教学与研究。在《文学遗产》、《民族文学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学术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全文复印或摘要。另在《光明日报》、《文汇报》等报刊发表散文、游记、山水美学随笔200余篇。


高建新教授为文研班授课(郭芝瑶 摄)

讲座现场(郭芝瑶 摄)